2014年7月10日
说起环卫工,我们第一联想可能是大街上扫地的阿姨。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环卫工群体——海上环卫工,他们常年累月在船上漂泊,守护一片蔚蓝的大海。
凌晨5点,很多城市还处于蒙蒙亮,但地处热带的三亚,天色早已大亮,尽管此时天空上挂着的还是月亮,让人错以为是太阳。在三亚南边海港口,这是一个平常的早晨,环卫工桂高美和她的同事们照例集合,整装出发。随着一声哨响,船队离开港口,渐行渐远,一轮朝阳不知不觉间升了起来。
他们每天的任务是打理这片海域的卫生。每艘船两人,要负责10万平方米的卫生清理,相当于14个足球场那样大的面积,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。 离港口越远,风浪也就越大。才早上7点,气温就超过30度。海上环卫工的不同之处,是行头多了一件厚厚的救生衣,这让人更加闷热难受。所以,他们必须趁上午38度的高温还没到来之前,赶紧工作,早餐也只得推迟。
瞄准、靠近、打捞。工具非常简单,但操作起来却是门技术活。面对不同种类的垃圾,什么时候下杆、入水,起水时是手腕用力还是手臂用力、该用多大的力,都有讲究。
瓶子、塑料袋、纸盒、碎屑……,海上大大小小什么都可能有。遇到前面飘来一个竹席,这个不好捞,需要很高的打捞技巧。像这种较重的东西,桂高美丈夫就过来帮忙,两个人配合才行。桂高美对机械驾驶缺乏天赋,于是,丈夫梁任光负责掌舵,不大说话的他,总时不时搭把手,并把妻子打捞上来的垃圾整理分类,塑料瓶放在一起,是可以回收利用的。丈夫开船过去,桂高美就捞,早已形成默契的配合。上午9点,关上刺耳的马达,4小时辛劳之后,终于可以歇歇了,早餐很简单,塑料瓶装着家里带来的水,一个肉馅包,几句玩笑话,就忘记了疲惫。在过去1000多个海上漂泊的日子里,夫妻二人就这样相依相伴。
六月,虽未进入暑期旅游旺季。但国际旅游岛持续释放的魅力,让这座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,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。这一天,三亚凤凰机场繁忙时每三分钟有一架飞机起降;南山、西岛、天涯海角、大小洞天、热带天堂、蜈支洲岛六大景区接待游客量就有60万人次,而海上红树林,成为今年的旅游新亮点。显然,桂高美和她的同事们,无暇欣赏美景。按照海洋部门提供的潮汐图,当天林中可清洁作业时间只有一个小时,得抓紧。刚刚从海上归来的桂高美,主动请缨来到红树林清扫垃圾。“今天退潮的潮水急,他们拍就拍不到垃圾了。不过我们这里,船上那些人不讲卫生。” 桂高美牢骚归牢骚,干起活来,一点都不马虎。走入常年被浸泡的林中,闷热潮湿且带着腥臭的气味扑面而来。他们每天至少要从林中清理出六大桶垃圾。工友们纷纷表示,不管怎样,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,才对得起游客,才对得起三亚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。
下班后,脱掉厚厚的工作服,桂高美的脚步也轻快起来。今天,在老家昌江读初三的女儿梁玲,要赶来三亚和他们团聚。把女儿独自留在老家读书生活,这让桂高美觉得有亏欠。多做些女儿喜欢的菜,在这位母亲看来,至少是一种弥补。晚上八点,丈夫梁任光从车站把女儿接了回来。因为聚少离多,女儿随便讲点什么,都能让这间简陋的出租屋内,充满笑语欢声。桂高美的工资,才1000出头,一半交房租,一半做生活费,丈夫的那份工资则用在女儿身上。房子不足10平米,摆下两张床,转个身都困难。日子虽然清苦点,但总算有着落。
桂高美于去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有些人不解,但在桂高美看来,能从山里走出来,到城市闯荡长了见识,有了“五险三金”,这必须感恩,桂高美把这份感恩形成信仰的力量,她相信,只有对工作对生活认真,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。桂高美没上过学,去年写入党申请书时,还只能找人代笔。预备期这一年中,她从全公司的人名开始认起,每天坚持学习,现在已经能用手机给女儿发短信了。
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女儿,此前和父母一直在闹别扭。执意初中毕业后要出来打工养家,而桂高美夫妇希望女儿继续读书才有出息。当从摄制组得知,目前海南职业学校已经学费全免的消息时,天性乐观的桂高美如释重负,喜上眉梢。
桂高美是一位老员工,从一线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干部,从路面的清扫保洁员提升为海域作业的巡视员,发展到现在成为一名海域作业大队长(管理员)。在平时的工作中,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,但她肯边干边学。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有责任心,当遇到难题时她就多问多想,在管理员工方面很有耐心,平时对工友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“咱们大家要一条心,做好我们的事情,让公司好,我们才能好”。问到是否打算这个工作一直做下去?桂高美毫不犹豫的说会一直干下去。
海南约30000名环卫工人,他们是“城市的美容师”,他们的忠诚就是汗水,留给我们的是干净的大海、清洁的环境、美丽的家园!
(来源:海南电视台)